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线上学习与开学后日常教学的衔接绝不仅仅是学校一家的职责,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须建立联动机制,相互配合。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建立开学后教学秩序恢复的整体规划。除了明确不同年级错峰开学时间、整体安全应急方案外,最重要的是要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下,调整区域原课程计划。“史上最长寒假”使得很多区域原本的课程设置计划被打乱,如何根据不同开学时间制定弹性可选的新课程计划,既能够落实国家要求的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又能让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弹性选择,为教学衔接提供课时保障,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须抓紧研究、落实的重要事项。各地可以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按照分类设置、弹性可选的原则研制新课程计划。分类设置是指按照不同开学时间、毕业年级与非毕业年级等标准进行研制,统筹考虑不同年级的核心任务、学业进展等情况;弹性可选是指考虑疫情可能反复等复杂情况,课程计划不应“一刀切”,而是在明确规定科目、课时总量前提下,给予学校一定选择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研制“半日制”“隔日制”“全日制”等过渡性课程计划,供各地各校选择使用。
区域教研部门应制定学科整体教研计划,发挥教研部门的协调优势和学科优势,组织各校教研骨干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根据区域新课程计划,结合剩余教学时间对学期内容进行精简、重组和整合。参考区域学生线上学习的评测结果,围绕学科的主要逻辑,突出学科的基础性和主干内容,突出学科大概念、课程任务群,尝试以单元为组合方式,重新组织学科框架。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课程内容整合力度,尝试构建科学、简洁的学科内容体系。笔者建议,区域教研部门可以指导学科骨干预先研究制定开学后两周内的教学计划,为学校教学衔接提供切实可行的业务指导。
学校作为基本的育人单位,应建立以教学衔接为核心的整体方案。第一,应根据区域新课程计划,选择并制定学校课程计划,为校内教学衔接提供依据框架。第二,应以年级组统筹,以学科教研组为主体,研制学生线上学习的整体效果的评测分析方案与校正干预方案。第三,应建立家校新沟通渠道和机制,保证良好沟通,促进合作育人。第四,根据实际情况将学校各类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为衔接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年级组和教研组层面应在区域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学校的整体规划,制定开学两周内的摸底与个性指导方案。年级组应该统筹进行线上学习效果评测,根据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式补漏,针对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教研组应加强集中教研建设,引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重要概念等研究透彻。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评测结果,研究制定针对个性化教学的安排。
教学衔接不是简单的知识衔接,而是育人衔接、时空衔接与心理衔接,各地各校应建立联动机制,群策群力、彼此配合,唯有如此,线上与线下才能实现有效衔接,从家庭到学校才能实现平稳过渡。